這世界專為有錢人設立的銀行多不勝舉,

這世界專為窮人設置的救濟或福利單位也很平常,
但~~專為窮人而設立的銀行就很稀奇了!

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(Muhammad Yunus)所創辦的葛拉敏銀行,
不以營利為目的,不收擔保品,呆帳率卻遠比一般金融機構低;沒有就業訓練,
收取年息20%,卻能讓全球一億人口脫離貧窮生活。

西元2006年,孟加拉葛拉敏銀行(Grameen Bank,Grameen意指鄉村)的創辦人穆罕默德‧尤努斯(Muhammad Yunus),以發展一個特別的微型貸款模式,幫助當地窮人擺脫貧窮,因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耀。尤努斯的獲獎,引起世界各國對於微型貸款如何使窮人翻身的探索熱潮。許多銀行家都很好奇,為何葛拉敏銀行的貸款者中,高達93%都是女性?而尤努斯卻反過來質疑:為什麼一般的銀行都只願意貸款給男性?

親身經歷1974年孟加拉的大飢荒,整天卻只能在教室裡頭,教一些優雅的經濟學理論,尤努斯教授心中一直很挫折。

1976年某日,他和同事拉堤斐教授(H. I. Latifee)造訪吉大港大學鄰近的喬布拉村(Jobra),看到年輕婦女蘇菲亞(Sufiya Begum)熟練的用竹片編凳子。蘇菲亞年方21,有3個小孩,全家靠她編竹凳過日。但她沒有錢買竹片,每編一隻凳子,必須借5塔卡買材料(taka,孟加拉幣)。當天編好凳子,依約定必須賣給貸款人(叫paikars),價錢是5.5塔卡。辛苦一整天,只能賺到0.5塔卡(約新台幣6.6角)。蘇菲亞說,這些放貸的人,有時一週收10%的利息,有時一天就收10%。每天勞力所得,多半付給了高利貸。

尤努斯心中有強烈的震撼。他盤算著幾個問題:蘇菲亞如何讓三個小孩獲得溫飽?如何有能力供他們上學?小孩長大之後,如何掙脫貧困的枷鎖?

尤努斯要學生進一步了解,村子裡究竟有多少個蘇菲亞?一週後,學生回報,有42位,這些人總共借了856塔卡,換算成美元,還不到27美元。這區區27美元,竟然可以把42個家庭困在貧窮的牢籠裡,永世不得翻身!尤努斯忍不住把手伸進口袋,掏出856塔卡,借給這42個人。

後來這42個人都還了錢,高興的告訴尤努斯,少了高利貸的剝削,他們的生活已經大幅改善。尤努斯靈光一閃:把錢借給窮人,他們不但會還錢,而且邊際效用很高。如果27美元可以使42個家庭過得更好,為什麼不擴大舉辦,讓更多人受惠?

他還用冷靜的腦,克服每個困難,一步一腳印的開辦微型貸款(microcredit)。現在,他的葛拉敏銀行(Grameen Bank)已經幫700萬孟加拉人,逐步脫離貧窮。

反觀檢視台灣的金融界,追求的永遠是利潤與企業版圖的拓大,關心的主題也不脫今天誰又併了誰的利益糾葛。雖然站在經濟前端,卻看不出對台灣長遠的社會發展有任何直接助益,而對急需小額貸款以創業維生的升斗小民而言,更是遙遠地一點相關都沒有。相形之下,在全球陷入金融大風暴不景氣的同時,不但為社會製造更多的卡奴,讓窮者愈窮,同時也讓銀行本身產生呆帳,陷入經營風險,進而拖累經濟成長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